普洱茶是如何成为清代“贵族饮品”的?

时间:2022-10-30 11:16:23       来源:南方日报

对于清代的普洱茶,业内流传着多种说法。故宫出版社出版的《从六大茶山到紫禁城:清代普洱贡茶研究》图文并茂,真实地还原普洱茶这段辉煌的历史,自出版后得到众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从事茶业领域人士的认可。

该书第一作者万秀锋现为故宫研究馆员,2006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宫廷生活文物的保管、陈列和研究工作,从中接触到大量故宫中关于清代贡茶的一手资料;第二作者周郑斌二十年来潜心普洱贡茶文化研究,对普洱茶的生态环境、发展历史、制作工艺等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致力于普洱贡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在两位作者的合作下,该书以清代作为贡品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普洱贡茶的相关制度、生长环境、征收、运输、保管、使用、影响,以及对普洱贡茶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等。全面梳理了整个普洱贡茶文化链条,勾勒普洱茶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普洱贡茶及其价值。

普洱茶何以成为清代贡茶?

《从六大茶山到紫禁城:清代普洱贡茶研究》一书条理清晰,资料详实,对于一些业界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贡茶热点问题,都有详尽的说明。例如进贡普洱茶开始的具体时间、世界上目前金瓜贡茶数量、六大茶山的历史和不同时代的地理位置等等。

最难得的是书中整理了珍贵的清代普洱贡茶相关历史文物图片和数据资料,大量图片为首次公开。故宫贡茶虽偶有实物展出,但书中这些茶叶和包装原貌图片让广大消费者和爱茶之人“更为解渴”,时常拿来翻阅比照。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等条件的限制,普洱茶走进中原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直到清代,普洱茶才走进宫廷,成为贡茶并逐步走向繁荣。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成为贡茶。该年八月初六日,云南巡抚沈廷正向朝廷进贡茶叶,从此开始了普洱茶的进贡。

普洱贡茶的采摘制作非常讲究,这种严格的程序保证了皇家能享用最好的茶叶。从采摘时间方面,普洱茶包括二月间采摘的“蕊极细而白”的毛尖、“叶之少放而犹嫩者”的芽茶、采于三四月间的小满茶,采于六七月间的谷花茶。贡茶的原料主要是毛尖和芽茶。

加工工艺方面,书中作了简述,明清时期普洱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之后进入精制程序,根据需要制成散茶、团茶、茶饼或茶膏等。

清代普洱贡茶的包装,主要为笋叶包装,这种包装我们沿用至今。普洱贡茶的品类,主要包括团茶、散茶和普洱茶膏三类,共八种花色,跟当代的品类基本一致。

宫中如何保管和使用普洱贡茶?

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区,在中国贡茶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西双版纳一带的古茶山,是从明朝开始大规模、长期种植的。明朝在基本平定云南后,便在滇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车里宣慰司,在山区鼓励扶持各少数民族栽种茶树,生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的茶叶。

清代宫廷普洱茶保管机构主要是茶库和茶房,两者主管官员的职级不同。从茶库和茶房的职能上看,可以确定市面上流传的所谓“故宫熬制普洱茶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书中第六章,介绍了普洱贡茶在宫廷中的使用。贡茶在宫廷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三类:第一,饮用,包括日常饮用和庆典活动用茶;第二,药用和祭祀;第三,赏赐,对象包括宫廷人员、朝廷人员、外藩贵族和外国使臣。作者从故宫档案中粗略估算,仅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7次赏赐,就用各类茶叶630余瓶,每次近百瓶之多,实际数量应该还多于此。由此可见,普洱茶既融入宫廷的日常生活和药用祭祀,还作为赏赐之物,尤其是对外赏赐之物,其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年年茶相似,岁岁香不同。普洱贡茶的发展史,是普洱茶茶山和宫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以上几点关于清代普洱贡茶的种种疑问,这本书给出了准确的认识和指引,值得一读再读。作者万秀锋还出版了《清代贡茶研究》《皇帝的小玩具》等著作,再结合故宫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故宫贡茶图典》,阅读起来对整个清代的普洱贡茶历史就有了更立体的概念。

关键词: 普洱茶是如何成为清代贵族饮品的 清代贡茶研究 皇帝的小玩具 故宫贡茶图典 普洱贡茶 故宫熬制普洱茶膏 故宫博物院

频道推荐